门徒娱乐

你的位置:门徒娱乐 > 关于门徒娱乐 >

姜春云回忆:84年我担任济南市委书记,出门走一圈竟数到48堆马粪

编辑|t

1984年,姜春云刚刚被任命为济南市委书记,准备接手这座城市的治理。上任之前,他决定自己先去城市里走一走,亲自了解济南的情况。

带着秘书和司机,姜春云在没有任何随从和通知的情况下,花了一个半小时巡视济南的街道。然而,这一次简单的巡视,竟让他大为震惊——在这短短的时间里,他数到了48堆马粪。

姜春云的“意外发现”——从马粪堆到改革契机

马粪,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笑话,怎么会在省会城市的街道上随处可见?

可事实是,那时的济南,马车依然是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之一,街道上堆积着大量马粪和垃圾,尘土飞扬,街道的卫生环境极其恶劣。

更糟糕的是,姜春云发现,城市中的公用厕所几乎都是旱厕,粪便外溢,臭气熏天,让人根本无法靠近。居民们天天要用这些设施,但谁能忍受这种环境?

这些发现让姜春云意识到,济南不仅在经济发展上落后,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令人堪忧。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,城市面貌却如此不堪,与南方沿海改革前沿城市的差距显而易见。

有人曾评价,济南比广东落后了五到八年,这不仅仅是经济数字上的差距,而是思想观念、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的落后。

这种景象让姜春云认识到,济南的改革迫在眉睫。城市的基础设施如此落后,市民的生活质量严重受损,公共卫生问题突出。

如果不能迅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,济南将会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继续掉队。这一次看似偶然的街头巡视,成了姜春云决心推行全面改革的起点。

发展滞后的困局——南方与北方的巨大差距

济南的落后并不仅仅体现在街头的马粪上。1983年,整个济南的工业总产值仅为48.2亿元,农民人均收入只有330元。

不仅经济发展低迷,城市的整体面貌也毫无生气。相比南方的改革开放先锋城市,济南显得尤为滞后。

当时,南方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大胆引入外资,推动经济体制改革,而济南的合资企业却凤毛麟角。出口商品收购额仅为2.85亿元,甚至无法与东南沿海的一个县相比。

姜春云面对的,是一个被困在旧体制中的城市。管理体制僵化,机构重叠,政企不分,企业缺乏竞争力和活力。企业吃着国家的“大锅饭”,职工吃着企业的“大锅饭”,平均主义严重压制了生产积极性。

特别是在南方改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,济南的落后显得更加刺眼。一些曾在南方工作的山东老同志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,“山东比广东至少落后5到8年”。

在这样的困局下,姜春云意识到,济南必须解放思想,打破旧有的模式。为此,他决定亲自带领济南的领导干部们外出学习,借鉴南方城市的先进经验。

1984年11月,姜春云率队前往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改革前沿城市,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考察。通过这次调研,他更加坚定了推动济南改革的决心。

改革之路——从马粪堆到经济腾飞的转变

姜春云并不是空谈改革的人,他的行动迅速而坚决。上任后,他立即提出了“改革创新,振兴济南”的口号,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
为了推动改革,他采取了一系列务实的措施,首先从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入手。通过整顿市容、清理街道,逐步改善了济南的环境问题。那些遍地的马粪,也很快成为了过去式。

更重要的是,姜春云通过简政放权,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,鼓励他们进行技术改造和经营创新。1984年年底,济南市推出了大量的机构改革和干部改革举措,下放权力,扩大企业自主权,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
与此同时,他积极推动人才引进,打破了人才流动的壁垒,使济南逐渐成为人才汇聚的城市。

到1987年,济南的工业总产值突破了100亿元,比1983年翻了一倍。这是济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,也是姜春云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果。

短短几年间,济南从一个发展停滞、环境恶劣的城市,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、朝气蓬勃的现代化城市。这一切,源自于姜春云在马粪堆中看出的深刻问题,以及他以身作则、迎难而上的改革决心。

姜春云的济南改革不仅仅改变了这座城市,也为山东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他的名字与济南的腾飞紧密相连,而那些改革带来的成果,直到今天依然深刻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。